20秒为七旬老太置换心脏“阀门”

人们常说打开“心扉”,仿佛人的内心是一个需要打开一扇门才能抵达的地方。而从医学上来讲,人的心脏确实存在“门”这样的构造:主动脉瓣等4个瓣膜就像是心脏的“阀门”,阻止血液回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等主动脉瓣膜病变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发病的老人一般不能承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风险,怎样又快又好地医治老人的“心病”?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外科、内科共同协作,利用融合团队和杂交手术室开展经股动脉或经心尖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晶报记者 王卓芬 通讯员 王萍/文、图

换心脏“阀门”创口仅4厘米

今年72岁的罗奶奶患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已有十多年了。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意味着罗奶奶心脏中的“阀门”出现了问题:心脏排到升主动脉的一部分血液会倒流回左心室,这将增加左心室的负荷。

十几年前罗奶奶查出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时,医生曾建议她手术治疗。但传统的瓣膜治疗方法是通过传统手术置换心脏瓣膜,需要在胸部开出30厘米左右长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后,再切开升主动脉进行瓣膜更换,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等弊端,病人需忍受巨大创痛和失血。罗奶奶年龄较大,身体条件也不太好,担心不能承受开胸手术治疗的风险,所以一直没有手术。

前不久,罗奶奶又查出合并了颈动脉狭窄,反复地出现了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问题,严重时晚上没法躺着睡觉。心衰和脑供血问题,使老人手术迫在眉睫。

幸运的是,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各科的应用,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也有了新的方法。今年,经股动脉或经心尖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的相关器械正式获批在临床使用。作为深圳唯一一家心血管专科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也成为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

近日,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外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联合“作战”,为罗奶奶开展了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这是一台介入微创手术。专家在罗奶奶胸口通过一个4厘米的切口,将折叠的人工主动脉瓣经过细小的管状输送系统经过心尖,精确到达主动脉瓣的位置,再将由记忆合金构造的人工瓣膜缓缓张开。手术前后历时2个多小时,其中释放瓣膜环节才用了不到20秒。术后,罗奶奶的心衰症状马上得到纠正,供血供氧正常了,罗奶奶立刻感觉舒服多了,四五天后便可以自己下床活动,并计划于近日出院。

已成功实施5例该类手术

据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外科主任魏民新教授介绍,传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需要开胸,但老人通常难以承受开胸手术的风险。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医生通过介入导管输送人工瓣膜到心脏,瓣膜就位后释放并膨胀张开,替换原来的主动脉瓣,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术适用于主动脉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等病症,可经心尖、股动脉置入,医生会根据不同的适应症选择不一样的路径。

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强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这一手术的开展对老年主动脉瓣膜狭窄患者意义重大。根据阜外医院牵头全国多家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老年主动脉狭窄患者中,超过1/3由于存在外科手术禁忌症或是手术风险高危而不能进行外科手术,而没有手术的症状性主动脉瓣膜狭窄的患者,2年内死亡率高达50%以上。对于这些高危或有心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现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为了掌握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该院组织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学习。目前该院已为5例主动脉瓣膜病患者成功实施手术,团队合作默契度高,技术娴熟。

团队建设和硬件升级缺一不可

据介绍,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虽然是一个微创手术,但是需要复杂而精湛的技术,需要多团队的密切合作。在经心尖途径治疗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时心外科专家负责放置人工瓣膜,心内科专家配合放置和控制人工起搏器等;在经股动脉路径治疗主动脉瓣膜狭窄患者时,心内科专家负责放置人工瓣膜,心外科专家配合,一旦有需要则共同进行抢救。而每一台这样的手术,术前都需要CT检查,术中需要超声监控、麻醉控制……

“比如说CT检查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确认患者需要的人工瓣膜的尺寸。每个人心脏大小不一,需要的人工瓣膜的尺码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CT检查中得到一个精确的数据……”刘强主任医师说,每一个学科的团队都不可或缺,而各个团队默契和娴熟的配合,也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魏民新主任认为,开展这种手术好比杂技演员走钢丝,需要严密的安全保护措施。“术前的评估,方案的设计,术中的应急方案……这不是单纯一个术式,而是一个体系,所以多学科的合作太重要了。”魏主任说。

据介绍,目前,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超声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已高度融合。去年,该院南山院区正式启用,新院区硬件的升级也为手术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洁净度更高、面积更大、配备功能更强的造影设备……数字化杂交手术室为专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手术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