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天。
作为全国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阳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始终把营造良好安全环境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把防控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截至2018年12月底,已连续30个月杜绝了较大事故,连续103个月杜绝了重特大事故。2018年,阳泉市安监局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
先行先试 蹚出监管新路径
2016年4月,阳泉市被国务院安委办确定为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成为试点城市,意味着要更多地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在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风险不等于隐患,但风险管控不好就会形成隐患。必须树立“两个挺在前面”的理念,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无疑是抓住了根本。
在构建预防机制的探索实践中,阳泉市突出煤矿、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先行先试,将风险分类分级,科学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总结形成了“四步走”工作法和“12345”管控模式,风险管控逐步从“探索式”转为“精细化”。
阳泉市在深入剖析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市、县(区)行业监管部门查找和制定38个行业标准,为风险辨识提供了可靠依据。随即,各级、各部门督促相关企业组织全体员工开展风险辨识。煤炭企业重点盯住易造成重特大事故的瓦斯、水害等环节以及隐蔽致灾因素,动员矿工开展风险辨识;燃气企业编制了风险普查辨识手册,并详细列出了风险源清单。目前,全市共普查辨识风险源(包括风险路段)3253处。经企业自查自评和部门整体评估,对风险按“红、橙、黄、蓝”四色分级,其中:红色196处、橙色354处、黄色1162处、蓝色1541处。
在道路交通领域,阳泉公路分局详细记录所管辖8条国省道路的路面、路基、边坡、标示及周边地质灾害等情况,以此为依据,划分了83个不同等级的风险路段;在化工行业,晋玉煤焦化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明确LEC风险评估法中各因素的具体数值,综合考虑事故可能性大小(L)、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C),科学确定风险值,通俗易懂,便于推行。
针对查出的风险源,督促部门和企业从检查频次、动态监控、防护设施、应急处置等方面,制定了5540条管控措施,确保风险源在控可控。如阳煤集团新景矿采取“班前会明确作业地点风险等级,现场交班核查风险等级,班中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交班时交清作业地点风险情况”的措施来管控风险、确保安全。
企业以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为点,部门以所管企业具体位置为点,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分别代表“重大、较大、一般、低”4个风险等级,在企业平面布置图或阳泉行政区划地图上标示风险。目前,全市已绘制完成396张风险“四色图”。阳泉市安监局在阳泉行政区划地图上标示出了148个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爆物品企业具体位置和风险等级。
在行业推进安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阳泉市从安全生产专家库中抽调专家成立专家组,制定了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等级评定两个《办法》,对风险普查辨识、评估分级、措施制定、公布告知等具体环节进行完善和规范,并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选择17个重点行业领域中的32个示范企业,逐步形成了企业安全风险“12345”管控模式。
“12345”管控模式,即制定一张“风险清单”;绘制平面和比较两张“四色图”;在厂部、车间、岗位建立3个公告牌;确定企业全面管控为基础,市级重点管控红色风险、县级重点管控橙色风险、乡镇(街道)重点管控黄色风险的四级监管方式;各行业企业要做到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辨识标准、分级方法、清单内容、牌板格式“五统一”。
在此基础上,阳泉市还推行安全隐患查治“五账”管理法,更好地实现对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过程、闭环式管理。
“五账”管理法具体内容是指,一建账,做到底数清。市、县(区)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对检查排查发现的所有隐患进行分级建账。二对账,做到责任明。安排专人登记台账,进一步明确隐患的整改时限、措施、责任人及隐患督办单位。三销账,做到无遗漏。对登记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上的隐患进行跟踪复查、逐条销号、及时更新。四报账,做到信息通。各县(区)安委办、市直有关部门的台账每月按时报市安委办,各单位台账及时报同级行业管理部门。五查账,做到效果实。各级安委办督查组重点对下级安委办和同级有关部门“建账-对账-销账-报账”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未整改隐患重点检查,对已整改隐患随机抽查,推动隐患整改到位。同时规定,凡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建立不规范、上报不及时的,要通报批评;隐患逾期未整改或未按规定销号的,要约谈问责。
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市直部门规范推行了“五账”管理法,让隐患整改到位、问题无所遁形,隐患查治从“运动式”转向“常态化”,打造了隐患查治新模式。
创新方式 提升监管高效能
实践证明,创新是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近年来,阳泉市致力于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有效提高了安全监管效能。
在总结领导干部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阳泉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突查检查工作制度》,提出了领导干部突查“456”工作法,即:每半年,市委书记、市长突查安全生产工作4次,其他市委常委、各位副市长突查5次,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突查6次。2018年以来,阳泉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突查安全生产工作951次,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安全生产隐患问题,特别是市委书记、市长在重要时间节点及敏感时段开展安全生产突查,带动全市形成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
阳泉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33项改革措施,并将129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到责任部门;出台了《阳泉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细化了党政领导74条安全生产职责;特别是提高安全生产考核权重,将县区年度综合考核中的安全生产权重由1分提高到10分,分值居所有指标之首,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的位置。
2018年1月份,阳泉市政府组织6个县(区)和22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市直部门,对各自监管范围至少3个不放心的企业进行暗查暗访,累计暗查暗访企业1227个,发现问题隐患827条,停止作业3家,查扣设备6台,处罚15.4万元,并在阳泉市政府安委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通报了暗查暗访情况,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阳泉市安委会出台了《阳泉市安全生产暗查暗访制度》,形成了暗查暗访工作常态化。
该市探索了“政府购买安全服务”机制,建立了市、县(区)安全生产专家库,印发了《阳泉市安全生产专家库管理办法》,对危险化学品等高危企业普遍开展了专家“会诊”活动,帮助企业科学查找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方案。为了使“会诊”工作更加高效,2018年又创新了“会诊”方式,每月由市直重点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部门班子有关成员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联合相关专家,对至少2家直接监管企业进行集体会诊,帮助解决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深层次隐患问题,也让安全生产措施更接地气。
在2018年安全生产大检查中,阳泉市建立了问题隐患整改清单、领导挂牌重大隐患及问题督办清单、追责问责清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和“黑名单”清单。全年,列入市级清单的有295条问题隐患、9项领导挂牌督办重大隐患、53名追责问责人员、1家联合惩戒单位,有效规范了大检查工作。
强基固本 夯实监管稳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安全监管工作更是如此。近年来,阳泉市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宣传教育力度,为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风险随时可能变化,隐患需要跟踪整改,必须实行动态化管理。所以,阳泉智慧安监平台应运而生。
该平台能够实现安全监管的过程控制和智能控制,通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管理系统,对重大风险的变化及时预警,对重大隐患的治理全程监督;通过重点企业视频监控网络,实现对重点企业的实时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准安全生产工作中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提高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成后,政府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营状况,大大提升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能力;企业通过智慧安监平台的使用,能及时上报风险管控和隐患查治情况,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18年11月,阳泉智慧安监平台投入运行,该平台主要包括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系统、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系统、绩效考核系统、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系统和事故快报管理系统。目前,平台已录入308家企业的基础数据、1931个风险点信息。
安全生产,宣教先行。阳泉市始终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预防事故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来抓,在全省最早成立了市安全生产宣教中心。每年平均投入100万元,用于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发展记者行”“七进”等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
每年,阳泉市都要制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生产生活公益宣传片,在阳泉市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并在4个大型户外LED显示屏、150余辆公交车电子广告屏、310台楼宇电视上播放。据不完全统计,公益宣传片日播放次数累计超过700次。
同时,在《阳泉日报》开辟了“安全发展”专版,每月两期,对重点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宣传报道;编制了“部门领导话安全”“企业负责人话安全”等一批精品节目,通过阳泉广播电台向社会播放;通过社区免费向市民发放《市民安全手册》,提高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
打造了“一网一刊一平台”阳泉安全宣教的靓丽“名片”。创建了阳泉安监网站,及时向社会发布安全生产通知通告、曝光安全生产隐患问题;创办了全省唯一的安全生产类杂志《阳泉安全发展》月刊,部分文章被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摘录刊登;创建了阳泉安监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安全生产动态信息,吸引了企业和社会群众的关注,扩大了安全生产的“朋友圈”。
在经费投入上,在财政预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阳泉市每年按上年度财政总收入的2‰优先安排安全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安全监管工作。
在应急管理上,阳泉市实行“零报告”制度,每天下午6时前,63个单位和重点企业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电话报告,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进一步畅通了安全生产信息渠道。
在举报监督上,设立了“12350”安全生产24小时举报专线,出台了《阳泉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对举报事项全部指派专人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处理,并逐一建立了举报信息档案,有力地震慑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红线”就是“生命线”“高压线”。对“红线”要有敬畏之心、戒惧之心,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坚守。阳泉市提出,严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坚守“不发生重特大事故”这条底线,要不断强化责任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为聚力“六大突破”、实现转型崛起营造良好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